民生

山东省海阳市留格庄镇破解林地权属难题激活林下产业发展新引擎

时间: 2025-11-14
来源: 中国百姓舆论网
关注度: 0

山东省海阳市留格庄镇破解林地权属难题激活林下产业发展新引擎

2025-11-14
来源: 中国百姓舆论网
关注:0

  

今年以来,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留格庄镇紧扣林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锚定“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双目标,建立新型集体林场试点,通过资源盘活、协同赋能等措施,有效破解林地权属模糊、经营活力不足、改革推进乏力等难题,并成功获颁全省首本集体林场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不动产权证书》,此举是海阳市留格庄镇作为烟台市新型集体林场试点先行先试的重要成果,不仅有效解决林地权属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明晰“三权分置”归属,还为进一步激活林业资源要素、发展林下经济、促进金融活水引入林业市场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和产权保障。c


  图为法治瞭望副主编耿鹏举(中)莅临山东省海阳市留格庄镇茯苓种植基地考察调研。

  一、摸清资源底数,夯实林业改革基础。

  一是精准绘制资源图谱,广泛征集发展意见。理清林业“家底”,通过绘制全镇林草资源分布图,全面摸清林地分布、主导功能、林分结构等12项数据,先后召集31个有林村分片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征求村委、群众关于林地利用、林下经济等意见建议50余条。

  二是系统梳理承包合同,试点推进产权流转。开展林地对外承包出租合同大起底,系统梳理林地承包现状、立地条件和历史遗留问题,理顺全镇林地对外承包合同115宗。基于部分村历史遗留问题少、地理位置突出等优势,锚定发展森林康养、林下种植、环水库垂钓和野营露营等产业,确定4个村集体林地为流转试点区域,精准实行“1+3”策略,即集中力量攻坚1个样板村,率先突破后望海村林地颁证工作,带动解决东山口村、姜格庄村、望格庄村3个周边村的林业产权难点,为后续确权登记奠定权属基础和数据支撑。

  三是构建实体运营体系,激活改革载体活力。聚焦“有人管、能运营、可持续”目标,于2月13日成立镇属国有独资企业“海阳市留格庄镇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创新实行“镇政府领导+公司化经营”的双轨模式,对内以集体林场名义规范运行,对外以企业身份承接造林绿化、林业经济等经营项目。截至目前,累计流转林地约1.1万亩,承接生态工程与产业项目7项,有效实现资源盘活和规模经营,为后续效益转化提供坚实基础。d


  图为鲁东大学教授王建瑞、烟台市森保中心主任王正茂叶深入留格庄镇茯苓种植基地考察研究。

  二、激活资源要素,做强林下经济板块。

  一是多元布局业态,激活林地价值。系统布局林果、苗圃、林茶等八大业态,推动林下经济由点及面、提质增效。依托“海阳甜柿”地理标志优势,与烟台满山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种植阳丰柿子30亩,丰产期亩均产值预计2万元。与海阳市七祖院茶叶有限公司开展茶叶种植合作,种植福鼎白茶,预计明年产出鲜叶2000斤、增收7万元。承办2025年海阳市“植树节”活动,种植雷登柏、龙柏、黄栌树苗3000余棵,中标并完成海阳市昆仑投港发建设有限公司353亩林地补充工程,通过海阳市林业局验收,合格率达99%,为集体林场增收31.8万元。

  二是科学规划布局,释放林地潜能。明确功能分区与项目布局,推动产业从零散种养向融合开发升级。重点打造东山口-后望海村约1.5公里环山步道及沿线景观提升工程,探索望海谷休闲垂钓、房车露营等项目,加快农旅功能延伸。发展林下特色养殖,采购意蜂20箱,引入专业蜂农技术指导,年产蜂蜜600斤,计划在东山口村发展林禽模式,养殖芦花鸡、豁眼鹅,与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及烟台市林丰树木病虫害防治公司合作,现已签订100亩林地流转合同,预计明年3月启动金蝉养殖工作。

  三是创新资源利用,提升林地效益。针对公益林占比高、开发受限的现状,积极探索“生态保护+适度利用”新路径。在严格保护前提下,利用林下闲置空间发展黄精、茯苓等耐阴作物,已在东山口村、窑头村林下种植黄精10余亩,在姜格庄村利用松树伐桩、树段创新开展窖栽、坐桩茯苓种植,有效提升林地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e


  三、强化协同赋能,提升发展综合效能。

  一是高效完成林地确权登记。采用“三维卫星地图指界+无人机辅助勘验+权利人现场认定”模式,精准完成望海村576.43亩林地落界工作,并对接市林业局对流转合同统一编号盖章,源头杜绝权属争议。同步建立“常态化沟通+专题研判”协同机制,通过周碰头会强化部门联动,推行材料预审和跨部门信息共享,有效打破行政壁垒,大幅提升审批效率。通过技术创新与机制优化双轮驱动,全流程办理时限压缩至2个月,时间较常规周期缩短33%,实现林地确权登记的提质增效。

  二是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推行“新型集体林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模式,留格庄镇新型集体林场采取“保底租金+盈利分红”方式流转村集体林地,并将收益权确权到户,明确要求年底以现金或福利形式分配至合作社成员。以东山口村为试点,完成全村347户896名合作社成员的收益权确权到户工作,户均确权面积6.6亩。集体林场在支付保底租金基础上,每年将林下经济不少于10%的净利润分配给村集体,并督促村集体兑现到户。

  三是强化金融资金保障。向上争请涉林资金90.8万元,重点用于林场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培育,为试点运营提供基础保障。f


  同时,创新林权金融赋能,以全省首本集体林场不动产权证为依托,主动对接国本集团、农发行等单位,围绕林地经营权抵押制定专项贷款方案,已达成合作意向并筹备相关材料,力争2026年撬动亿级信贷资金注入林下经济,实现“产权变资产、资产变资金”,为林下经济规模化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通讯员:于润娇 修振杰)

审核:方殿亮

作者: 中国百姓舆论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