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我与评论家李炳银

时间: 2020-07-16
来源: 中国百姓舆论网
关注度: 0

我与评论家李炳银

2020-07-16
来源: 中国百姓舆论网
关注:0

            我与评论家李炳银
文/黄秀峰
本网讯:方殿亮
   李炳银老师是名家,这是大家公认的,之所以大家公认,不仅仅因为李炳银老师著作等身,还因为他在当代文坛的理论功底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比肩的。在更深入的层面上,我更认为李炳银老师的文学评论水平高于他的其他的文学作品的水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时代中国报告文学理论的发展与最近二十年以来中国报告文学的队伍建设,李炳银老师的贡献是卓越的。

在山东省作家协会采风基地作者与李炳银老师合影(山东省作协副主席许晨摄影)
   我认识李炳银老师,是在加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以后,但是,早在十几年前,就对李炳银老师的理论文章佩服得五体投地。可以这样说,李炳银老师的理论文章与理论导向奠定了新时代中国报告文学的基础。因为我也是从事文学评论的,在李老师面前,充其量我只是个小学生,但对于李老师的报告文学理论水平我敢这样说。
   不论是在南浔,我们追寻着徐迟的足迹,在水晶晶的诗意中,领略一代文学巨匠曾经生活的故土;也不论是在习水,曾经在血雨腥风的大革命时代,用无数先烈的身躯打通了中国革命前进道路的通道、在驻足时聆听穿越时代时空的震撼与信仰的力量;也不论是在齐鲁大地的腹地济南,新时代报告文学理论经过与时俱进的锤炼为全国报告文学创作增添新的内容,还是在黄河口,倾听着母亲河的诉说,厘定中国报告文学创作的规范。每一次的报告文学会议上,李炳银老师总是高屋建瓴地把握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方向。潮水般的掌声一次次此起彼伏的时候,每一位参加报告文学年会的作家们,都与我一样,都有一种受益匪浅的感觉。
   每一次参加报告文学会议,都会提前见一下炳银老师。知道李老师的应酬多,会议议程安排、专访活动、讲课安排,最多的还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们,都与我一样期待着与李老师汇报一些报告文学创作的心得体会,其实,内心最多的,还是想表达一种对李老师的敬仰与爱戴。登门问候一下,似乎就不会在会议结束的时候留下什么遗憾,毕竟,李老师是中国报告文学最高层面的理论代表!
   记得在浠水参加报告文学年会的时候,从下午五点到晚饭前的这一段时间,李老师的房间里走马灯一样的人来人往,等我走到李老师面前的时候,与之寒轩两句后,李老师问我《沃土》杂志运作的怎么样,然后语重心长的说:搞报告文学不容易,搞报告文学专刊更不容易,要做好这份杂志,必须要办出特色!房间里没有开灯,光线很暗,还有许多的作家要与李炳银老师谈事情,意犹未尽的李老师索性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对我的勉励 :做好杂志,服务人民。
   李老师是个很风趣的人,谈吐幽默。在采风的途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友都觉得偶尔能与李老师说上两句话是很荣幸的事情。当然,采风途中能够与李老师合影留念自然也是更有意义的事情。
   只要时间允许,李老师总会答应大家的要求,与大家合影,很多时候,采风的路上李老师总因为被照相合影耽误很多经典的游览。
   李炳银不仅仅是一位学高为师的理论家,还是一位创作勤奋的作家与文学评论家。《文学感知集》(1987年,时代文艺出版社)、《小说艺术论》(1991年,花山文艺出版社)、《国学宗师--胡适》(1994年,中国青年出版社)、《生活.文学与思考》(1996年,解放军出版社)、《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报告文学的世纪景观》(2004年,长江文艺出版社)等、其论文、著作先后多次获得当代文学研究会等部门、报刊的优秀研究成果奖。他编著的报告文学作品系列的文集更是不胜枚举。
   人生的意义其实并不是多大的名号,而是作为一个文人能给世界留下什么 。我想,李老师的内心世界与他的思想,早就融入了它在各个时代所创作的文学理论之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或许,这正是李炳银老师作为一个文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吧!
   两年一度的中国报告文学作品评奖活动已经开始了,当我在中欧作家网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情为之一振,在浙江南浔的获奖作品颁奖活动以后,我将会再一次听到,李炳银老师对建国七十年以后新时期报告文学发展的最新的理论观点……

作者: 未知
责任编辑: